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

生命中的那一畝田

李清志的台灣建築不思議中,讀到有人在台北大直那片貴的要死的新住宅區中種了一大片稻,
是位藝術家進行的地景藝術,可惜那段時間我沒發現這件事...

前兩天去當代藝術館亂逛,很湊巧,門前便有二大塊稻田!
原來是大直那裡的成果整理後,轉到這裡展,
更湊巧的是,藝術家本人正好當天會到場解說...

當代藝術館裡這個展,佈置了一大面稻草牆,嵌入幾個螢幕,
螢幕中,藝術家拍下一位位造訪大直那片稻田的人與這片田,寫下訪者的話,
許多訪者說的是他們生命中、記憶中的稻田...

是啊,藝術本該是與觀者有互動,甚至二者共同構成了整個藝術,
稻田本身並非藝術,其藝術出自稻田突然的出現在那一大片車水馬龍大樓林立的都市中,
出現在匆忙奔走於灰暗建築峽谷中人群的眼前這件事,構成了這個藝術,
難怪,藝術家說,這個展是個成果展。

在展場中,展示了一本小筆記本,
那是藝術家二年前在美國時,寫下的概念,
簡簡單單二頁的草稿,雜亂的一些條目,卻讓我印象深刻...
那,其實,根本就是個project proposal。
嘿,藝術家不該是腦袋天馬行空不知道在想些啥,講起話來顛三倒四的嗎?
竟然能條理分明的寫project proposal!

回過來想,若不是能條理分明思考的人,哪有可能在那塊現值25億台幣的土地上種稻?
藝術家說,當初想到這個點子,是因為當時他那三、四歲的孩子正在學講話,
身在美國,自然說英文比起中文來的順,他有感於自己生命中經歷的許多美好的事物,或許沒機會讓他的孩子體驗,
因此想到這麼一個行動,
project proposal中記下:概念、土地三千坪、需要尋求資金贊助者、應進行事項如印刷、錄影、出版、收穫時的儀式...

要執行這計畫,最大的問題當然是土地,
曾找到一家建設公司,但那塊土地太小,800坪,
為何太小不行?陽光會被周遭的建築擋住,稻子長不好...
幸運的找到忠泰建設贊助大直那塊地,
實際上也只用了一千坪,因為填土的成本已逼近預算上限了...

這個行動,讓我想到新竹西大路與食品路口那塊田,如今是否還在?
新莊的二省道邊,幾年前還滿滿是荷花田,如今全成了建築,幸好還有僅存的一小塊荷花田...

是否,都市中的綠地,可以不必是西方式的草地庭園?
而是一片我們記憶中那熟悉的田?
讓成長在都市的孩子,也能體會田的氣息,體會何謂稻花香...
甚至可以讓孩子親身體會插秧、施肥、除草、收割...

事實上,在台北亂走,偶爾還是會見到那麼一塊田,
市民大道接近延吉街附近便有一小塊,密密長滿高大的香蕉株,
可惜的是,鐵板圍起,相當凌亂,無從親近...
世貿對面,就在那驚人地價的住宅區中,也有那麼一塊菜園,
可惜也是相當凌亂,可以看出有一搭沒一搭的種植方式,
倘若這片菜園能成為市民農園,讓在周邊上班的都市人能享有其中一小塊,種下自己的菜,
天天呵護,天天觀察菜的成長,
無須等到年紀大退休後,歸隱山林才能體會自然四時的流轉,
忙碌的人生想必可以得到相當的舒緩吧...

沒有留言: